大腸桿菌之所以被命名為大腸桿菌,是因為此菌種是在健康嬰兒的糞便裡被找到的,而糞便來自大腸。其實大腸桿菌在小腸的比例較高,因為小腸氧氣較多、養份也多;當氧氣從小腸到大腸漸漸被耗盡,而小腸無法消化的植物纖維會堆積在大腸,成為糞便,大腸桿菌無法將纖維當作食物,因此比較難在大腸中生存。

大腸桿菌數量常會被用來當作檢驗飲用水及食品安全的一項標準,這是因為大腸桿菌是腸內的細菌,且離開原本的環境一下子就會死掉,因此,大腸桿菌超標就代表食物曾和不久前仍在人類或動物腸內的東西有所接觸,若有致病菌附著在這些東西上,可能導致疾病上身,但其耐熱性差,一般烹調溫度即可殺死細菌,要避免大腸桿菌感染就要做好清潔、減少生食,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及飲食習慣。

而以下幾種大腸桿菌是能危害性命的細菌:
  1. 產毒性大腸桿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2. 致病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3. 侵入性大腸桿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4. 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其可能產生的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腸胃炎、腹瀉、腸道出血、急性腎衰竭,嚴重甚至可能會死亡。

雖然這些特殊菌株有感染人的能力,但是絶大部份的大腸桿菌是無害的,屬於「非病原性」大腸桿菌,每個人都有大腸桿菌,是小腸內的優勢菌群,若有致病菌跟著食物進到胃腸,大腸桿菌可以當作一道防線,致病菌必須先打敗這些地頭蛇,才能攻佔我們健康的身體。另外,大腸桿菌能幫助合成維生素B12及維生素K,還能促進免疫系統發育。所以一般的大腸桿菌其實是能保護我們健康的好朋友!

*參考資料: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863

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8j7ht_y-FpmDZTO4eYxyUw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532.html#data-3-collapse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4